11月21日清晨,海拔1500米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牛莊鄉(xiāng)牛莊村。天麻地里,村民正給菌種除草;電商倉庫外,快遞車裝滿剛采摘的天麻;村委會里,干部們討論新的產(chǎn)業(yè)規(guī)劃。“牛莊的‘?!兆樱橇_老刻在我們心里的念想。”村黨支部副書記吳春艷的話,讓三個不同身份的牛莊人,打開了回憶的話匣子。
“他把致富的種子撒進我們的窮日子里”
59歲的肖闖蹲在天麻地里,指尖撫過胖乎乎的天麻塊莖,眼眶突然紅了?!?0年前,我家窮得叮當響,是羅老把致富的種子撒進了我們的窮日子里?!?/p>
2005年,肖闖種植煙葉和苞谷,一年到頭全家收入不足一萬元?!坝写胃甯刹堪l(fā)牢騷,這日子啥時候是個頭。”羅官章聽說后找到他?!跋肟哭r(nóng)業(yè)致富,一定要別出心裁,要不試試種天麻?”
說干就干,羅官章除了免費傳授天麻種植技術,還送給肖闖30斤天麻種子,價值2000多元。肖闖靠著羅官章的“天使投資”,開始種植天麻。
第二年,天麻迎來豐收,但問題也接踵而至,客源從哪里找?70多歲的老人,陪著肖闖坐大巴去貴州跑市場。“住最便宜的招待所,簡單吃點面條。他跟批發(fā)商說,‘我是研究天麻技術的,這些貨的質量都很好’?!蹦翘顺鲩T,羅官章風餐露宿,幫他簽下了第一筆單子。
后來,羅官章又提醒他:“要搞電商,讓全國人都知道牛莊的好東西。”在他的鼓勵下,肖闖通過電商把天麻賣到了各地?!艾F(xiàn)在我從事天麻菌種的培育,一年利潤5萬元以上?!?/p>
“沒有他,就沒有這200多戶跟著我掙錢的鄉(xiāng)親”
站在電商倉庫前,38歲的天麻種植戶吳曉峰望著來來往往的貨車,聲音哽咽?!皼]有羅老,就沒有我的今天,更沒有這200多戶跟著我掙錢的鄉(xiāng)親。”
“2006年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——學費讓我感到有些絕望?!蹦菚r候的他家徒四壁,根本無力支付學費。羅官章得知后敲響了他家的門?!百M用的事,我來想辦法?!蹦嵌螘r間,羅官章聯(lián)系上一位熱心教育的企業(yè)家,解決了吳曉峰第一年的學費。羅官章語重心長地對他說:“以后要用大學所學知識為家鄉(xiāng)造福?!?/p>
2010年,吳曉峰大學畢業(yè)后,想起羅老的囑托,毅然回到了家鄉(xiāng)。羅官章非常高興,帶著他考察山地,分析市場,最終建議他種植經(jīng)濟價值高的天麻。
最初,吳曉峰只試種了兩畝天麻。從準備菌材、接種蜜環(huán)菌,到擺放天麻種子及日常田間管理,羅官章總是第一時間趕到基地,戴著老花鏡仔細查看天麻的生長狀況。歷經(jīng)兩年悉心培育,到2014年,這兩畝天麻長勢喜人,最終收獲了20萬元的產(chǎn)值。
接下來的十年時間,吳曉峰趁勢而上,不斷擴大種植規(guī)模,并將所有掌握的種植技術悉數(shù)投入實踐。2024年,天麻種植收入達到200多萬元。到了2025年,他嘗試采用筐栽種植法,筐內(nèi)的溫度檢測由儀器完成。
每一次培育新菌種,他總是第一個邀請羅官章來到田間查看。羅老總是興致勃勃地來,連連贊嘆:“社會進步了,科技種田真的來了,我打心眼里高興?。 ?/p>
“他說過的話,是我們的致富經(jīng)”
牛莊村駐村第一書記舒中尉的辦公桌上,放著一本泛黃的筆記本?!斑@是羅老留給我們的學習筆記,他說過的話成為我們的致富經(jīng)?!?/p>
舒中尉翻著筆記,上面密密麻麻記著產(chǎn)業(yè)特色、種植管理精細化,還有各種批注:“要增強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的內(nèi)生動力,理念不能被束縛。”
羅官章生前愛讀報,舒中尉說:“他每天都會抽時間學習政策,特別是報紙上的農(nóng)業(yè)版塊,發(fā)現(xiàn)新鮮的技術名詞都會記下來?!泵看未甯刹咳チ_官章家走訪慰問,他總會拉著村干部把經(jīng)驗一股腦倒出,村干部一一記錄。
“2023年,我們試種草莓育苗,遭遇罕見高溫,幼苗快枯死了,大家都慌了?!标P鍵時刻,舒中尉想起羅老的筆記?!吧厦鎸懼呱接纾禍匾恳归g通風+地下水澆灌’。我們照著做,村兩委班子輪流守在大棚,每晚凌晨澆水,終于保住了20萬株草莓苗,增收30余萬元?!?/p>
如今的牛莊鄉(xiāng),正如羅官章所愿: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.4萬畝,其中,全鄉(xiāng)天麻種植達1200畝,年產(chǎn)值超3億元;26家民宿全年入住率100%,暑期接待游客近萬人次。農(nóng)民人均存款從30年前不足千元,增長到4萬多元。
“羅老沒留下多少錢,但他留下的精神比金子還珍貴。”舒中尉指著墻上的產(chǎn)業(yè)規(guī)劃圖,“我們計劃建康養(yǎng)度假村,還要擴大草莓育苗基地,沿著他鋪的路,讓牛莊更‘?!!保?span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32px; text-wrap: wrap;">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澤牧 陳義超 何凡 匡柏學)
發(fā)表時間:2025-11-24 來源:湖北文明網(wǎng)
11月21日清晨,海拔1500米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牛莊鄉(xiāng)牛莊村。天麻地里,村民正給菌種除草;電商倉庫外,快遞車裝滿剛采摘的天麻;村委會里,干部們討論新的產(chǎn)業(yè)規(guī)劃?!芭Gf的‘?!兆?,全是羅老刻在我們心里的念想。”村黨支部副書記吳春艷的話,讓三個不同身份的牛莊人,打開了回憶的話匣子。
“他把致富的種子撒進我們的窮日子里”
59歲的肖闖蹲在天麻地里,指尖撫過胖乎乎的天麻塊莖,眼眶突然紅了?!?0年前,我家窮得叮當響,是羅老把致富的種子撒進了我們的窮日子里?!?/p>
2005年,肖闖種植煙葉和苞谷,一年到頭全家收入不足一萬元?!坝写胃甯刹堪l(fā)牢騷,這日子啥時候是個頭?!绷_官章聽說后找到他?!跋肟哭r(nóng)業(yè)致富,一定要別出心裁,要不試試種天麻?”
說干就干,羅官章除了免費傳授天麻種植技術,還送給肖闖30斤天麻種子,價值2000多元。肖闖靠著羅官章的“天使投資”,開始種植天麻。
第二年,天麻迎來豐收,但問題也接踵而至,客源從哪里找?70多歲的老人,陪著肖闖坐大巴去貴州跑市場?!白∽畋阋说恼写?,簡單吃點面條。他跟批發(fā)商說,‘我是研究天麻技術的,這些貨的質量都很好’。”那趟出門,羅官章風餐露宿,幫他簽下了第一筆單子。
后來,羅官章又提醒他:“要搞電商,讓全國人都知道牛莊的好東西?!痹谒墓膭钕?,肖闖通過電商把天麻賣到了各地?!艾F(xiàn)在我從事天麻菌種的培育,一年利潤5萬元以上?!?/p>
“沒有他,就沒有這200多戶跟著我掙錢的鄉(xiāng)親”
站在電商倉庫前,38歲的天麻種植戶吳曉峰望著來來往往的貨車,聲音哽咽?!皼]有羅老,就沒有我的今天,更沒有這200多戶跟著我掙錢的鄉(xiāng)親?!?/p>
“2006年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——學費讓我感到有些絕望?!蹦菚r候的他家徒四壁,根本無力支付學費。羅官章得知后敲響了他家的門?!百M用的事,我來想辦法?!蹦嵌螘r間,羅官章聯(lián)系上一位熱心教育的企業(yè)家,解決了吳曉峰第一年的學費。羅官章語重心長地對他說:“以后要用大學所學知識為家鄉(xiāng)造福?!?/p>
2010年,吳曉峰大學畢業(yè)后,想起羅老的囑托,毅然回到了家鄉(xiāng)。羅官章非常高興,帶著他考察山地,分析市場,最終建議他種植經(jīng)濟價值高的天麻。
最初,吳曉峰只試種了兩畝天麻。從準備菌材、接種蜜環(huán)菌,到擺放天麻種子及日常田間管理,羅官章總是第一時間趕到基地,戴著老花鏡仔細查看天麻的生長狀況。歷經(jīng)兩年悉心培育,到2014年,這兩畝天麻長勢喜人,最終收獲了20萬元的產(chǎn)值。
接下來的十年時間,吳曉峰趁勢而上,不斷擴大種植規(guī)模,并將所有掌握的種植技術悉數(shù)投入實踐。2024年,天麻種植收入達到200多萬元。到了2025年,他嘗試采用筐栽種植法,筐內(nèi)的溫度檢測由儀器完成。
每一次培育新菌種,他總是第一個邀請羅官章來到田間查看。羅老總是興致勃勃地來,連連贊嘆:“社會進步了,科技種田真的來了,我打心眼里高興??!”
“他說過的話,是我們的致富經(jīng)”
牛莊村駐村第一書記舒中尉的辦公桌上,放著一本泛黃的筆記本?!斑@是羅老留給我們的學習筆記,他說過的話成為我們的致富經(jīng)?!?/p>
舒中尉翻著筆記,上面密密麻麻記著產(chǎn)業(yè)特色、種植管理精細化,還有各種批注:“要增強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的內(nèi)生動力,理念不能被束縛?!?/p>
羅官章生前愛讀報,舒中尉說:“他每天都會抽時間學習政策,特別是報紙上的農(nóng)業(yè)版塊,發(fā)現(xiàn)新鮮的技術名詞都會記下來。”每次村干部去羅官章家走訪慰問,他總會拉著村干部把經(jīng)驗一股腦倒出,村干部一一記錄。
“2023年,我們試種草莓育苗,遭遇罕見高溫,幼苗快枯死了,大家都慌了?!标P鍵時刻,舒中尉想起羅老的筆記?!吧厦鎸懼呱接?,降溫要靠夜間通風+地下水澆灌’。我們照著做,村兩委班子輪流守在大棚,每晚凌晨澆水,終于保住了20萬株草莓苗,增收30余萬元。”
如今的牛莊鄉(xiāng),正如羅官章所愿: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.4萬畝,其中,全鄉(xiāng)天麻種植達1200畝,年產(chǎn)值超3億元;26家民宿全年入住率100%,暑期接待游客近萬人次。農(nóng)民人均存款從30年前不足千元,增長到4萬多元。
“羅老沒留下多少錢,但他留下的精神比金子還珍貴?!笔嬷形局钢鴫ι系漠a(chǎn)業(yè)規(guī)劃圖,“我們計劃建康養(yǎng)度假村,還要擴大草莓育苗基地,沿著他鋪的路,讓牛莊更‘牛’。”(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澤牧 陳義超 何凡 匡柏學)
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
技術支持:荊楚網(wǎng)
投稿郵箱: hbwmwxxbs@vip.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