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李老板,下月初我孫子滿月酒,能不能訂20桌?”“張媽,今天的冬瓜丸子湯剛燉好,您慢用!”初冬時節(jié),走進當陽市壩陵街道群益村信義大食堂,此起彼伏的招呼聲裹著飯菜香撲面而來。這個投用一年的食堂,如今成了村里最熱鬧的“公共空間”——從解決紅白喜事難題,到守護老人三餐,再到服務農(nóng)忙生產(chǎn),它用實打?qū)嵉姆眨汛迕竦摹盁┬氖隆弊兂闪恕笆嫘氖隆薄?/p>
從“辦席難”到“省心宴”,食堂解了民生痛點
以前,群益村村民提起辦酒席,大多要皺眉頭。“在家辦席,得提前三天借桌椅、搭棚子,請廚師還要找?guī)褪郑Φ媚_不沾地;去城里酒店,來回幾十里路不說,一桌菜比村里貴好幾百元,鄉(xiāng)親們還覺得不熱鬧?!比M村民張興寶的話,道出了不少人的困擾。
村民的“心頭難”就是村“兩委”的“突破口”。村黨總支書記杜興國帶著班子成員,連著開了5場灣組會,蹲在田埂上、坐在村民院里聽意見,最終“建一個屬于村民自己的食堂”成了全村共識。2023年9月,信義食堂項目啟動籌款,總投資約61.4萬元。2024年3月,嶄新的食堂正式開門迎客。
為了讓食堂“活”下去,村里決定由村民李濤承包運營?!霸鄄毁嵑谛腻X,就走‘成本導向、微利運營’的路子?!崩顫刂兄Z,給本村村民辦席每桌能省200-300元,食材新鮮分量足,村民吃得放心又劃算。
針對村里80歲以上老人,食堂專門推出“5元暖心餐”,一葷兩素配例湯,每天換著花樣做;春節(jié)包餃子、端午包粽子、重陽節(jié)敬老活動也選在這兒辦,煙火氣里漸漸飄起了文明新風。
鄉(xiāng)賢村民齊眾籌,共同筑就“幸福家園”
信義食堂能順利落地,離不開全村人的“眾人拾柴”。項目剛啟動時,最大的難題就是資金。杜興國記得,當時村“兩委”和鄉(xiāng)賢理事會坐在一起商量,最終決定通過湖北省慈善總會“幸福家園”平臺發(fā)起眾籌——“咱不向上面伸手要,就靠鄉(xiāng)親們自己的力量,把這個家建起來?!?/p>
倡議一發(fā)出,鄉(xiāng)賢們率先帶頭。常年在外工作的宋軍,看到消息第一時間轉(zhuǎn)來捐款:“家鄉(xiāng)要建食堂,我肯定得支持,能為老少爺們出份力,心里踏實!”做裝修的鄉(xiāng)賢段國強更直接,拍著胸脯說“食堂吊頂我包了”,不僅免費提供材料,還帶著工人上門施工;鄉(xiāng)賢高華兵則在后續(xù)清潔家園行動中,捐了20袋大米獎勵村民,用行動帶動更多人參與。
村民們也不含糊。在外務工的年輕人,通過微信轉(zhuǎn)來300元、500元;在家種地的老人,揣著攢下的零錢來村委會捐款;就連剛上初中的孩子,也拿著壓歲錢要為食堂出份力。最終,312份捐款湊齊了42萬元,加上省、市配捐資金,食堂的地磚、門窗、廚具才有了著落?!斑@食堂不是哪個人的功勞,是大家伙兒一磚一瓦湊起來的?!倍排d國說。
不止于“吃”的食堂,激活鄉(xiāng)村新活力
如今的信義食堂,早已跳出“辦席吃飯”的單一功能,成了服務村民、激活鄉(xiāng)村的“多面手”。每到農(nóng)忙時節(jié),食堂就送起了“外賣”——10元/份的青椒肉絲飯、15元/份的排骨燉土豆,裝在保溫盒里,騎著電動車送到田間地頭?!白罡叻逡惶焖?00多份,省得大家來回跑著做飯,能多搶點農(nóng)時!”李濤說。
食堂運營還帶動了村里的“閑置勞動力”。洗菜、切菜、端盤子、打掃衛(wèi)生,10多位村民農(nóng)閑時來這兒打工,既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孩子,每月還能多賺兩三千元?!耙郧稗r(nóng)閑時只能在家打牌,現(xiàn)在來食堂幫工,既能掙錢又能和老姐妹聊天,日子充實多了!”在食堂幫工的趙定菊笑著說。
食堂還架起了“農(nóng)戶-餐桌”的短鏈條。李濤每天采購食材,優(yōu)先找本村農(nóng)戶,“以前自家種的菜吃不完,只能爛在地里,現(xiàn)在食堂定期來收,每月能多賺500-1000元,比出去賣方便多了!”村民宋維軍說。
從解決“辦席難”到守護“三餐暖”,從眾籌建館到多元服務,群益村信義食堂用一碗碗熱飯、一場場宴席、一次次服務,把民生實事辦在了群眾身邊,也讓鄉(xiāng)村治理有了溫度、有了煙火氣。(三峽日報記者 尤蔓 通訊員 楊璐 周媛媛)
發(fā)表時間:2025-11-07 來源:三峽日報
“李老板,下月初我孫子滿月酒,能不能訂20桌?”“張媽,今天的冬瓜丸子湯剛燉好,您慢用!”初冬時節(jié),走進當陽市壩陵街道群益村信義大食堂,此起彼伏的招呼聲裹著飯菜香撲面而來。這個投用一年的食堂,如今成了村里最熱鬧的“公共空間”——從解決紅白喜事難題,到守護老人三餐,再到服務農(nóng)忙生產(chǎn),它用實打?qū)嵉姆眨汛迕竦摹盁┬氖隆弊兂闪恕笆嫘氖隆薄?/p>
從“辦席難”到“省心宴”,食堂解了民生痛點
以前,群益村村民提起辦酒席,大多要皺眉頭?!霸诩肄k席,得提前三天借桌椅、搭棚子,請廚師還要找?guī)褪郑Φ媚_不沾地;去城里酒店,來回幾十里路不說,一桌菜比村里貴好幾百元,鄉(xiāng)親們還覺得不熱鬧?!比M村民張興寶的話,道出了不少人的困擾。
村民的“心頭難”就是村“兩委”的“突破口”。村黨總支書記杜興國帶著班子成員,連著開了5場灣組會,蹲在田埂上、坐在村民院里聽意見,最終“建一個屬于村民自己的食堂”成了全村共識。2023年9月,信義食堂項目啟動籌款,總投資約61.4萬元。2024年3月,嶄新的食堂正式開門迎客。
為了讓食堂“活”下去,村里決定由村民李濤承包運營。“咱不賺黑心錢,就走‘成本導向、微利運營’的路子?!崩顫刂兄Z,給本村村民辦席每桌能省200-300元,食材新鮮分量足,村民吃得放心又劃算。
針對村里80歲以上老人,食堂專門推出“5元暖心餐”,一葷兩素配例湯,每天換著花樣做;春節(jié)包餃子、端午包粽子、重陽節(jié)敬老活動也選在這兒辦,煙火氣里漸漸飄起了文明新風。
鄉(xiāng)賢村民齊眾籌,共同筑就“幸福家園”
信義食堂能順利落地,離不開全村人的“眾人拾柴”。項目剛啟動時,最大的難題就是資金。杜興國記得,當時村“兩委”和鄉(xiāng)賢理事會坐在一起商量,最終決定通過湖北省慈善總會“幸福家園”平臺發(fā)起眾籌——“咱不向上面伸手要,就靠鄉(xiāng)親們自己的力量,把這個家建起來。”
倡議一發(fā)出,鄉(xiāng)賢們率先帶頭。常年在外工作的宋軍,看到消息第一時間轉(zhuǎn)來捐款:“家鄉(xiāng)要建食堂,我肯定得支持,能為老少爺們出份力,心里踏實!”做裝修的鄉(xiāng)賢段國強更直接,拍著胸脯說“食堂吊頂我包了”,不僅免費提供材料,還帶著工人上門施工;鄉(xiāng)賢高華兵則在后續(xù)清潔家園行動中,捐了20袋大米獎勵村民,用行動帶動更多人參與。
村民們也不含糊。在外務工的年輕人,通過微信轉(zhuǎn)來300元、500元;在家種地的老人,揣著攢下的零錢來村委會捐款;就連剛上初中的孩子,也拿著壓歲錢要為食堂出份力。最終,312份捐款湊齊了42萬元,加上省、市配捐資金,食堂的地磚、門窗、廚具才有了著落?!斑@食堂不是哪個人的功勞,是大家伙兒一磚一瓦湊起來的?!倍排d國說。
不止于“吃”的食堂,激活鄉(xiāng)村新活力
如今的信義食堂,早已跳出“辦席吃飯”的單一功能,成了服務村民、激活鄉(xiāng)村的“多面手”。每到農(nóng)忙時節(jié),食堂就送起了“外賣”——10元/份的青椒肉絲飯、15元/份的排骨燉土豆,裝在保溫盒里,騎著電動車送到田間地頭?!白罡叻逡惶焖?00多份,省得大家來回跑著做飯,能多搶點農(nóng)時!”李濤說。
食堂運營還帶動了村里的“閑置勞動力”。洗菜、切菜、端盤子、打掃衛(wèi)生,10多位村民農(nóng)閑時來這兒打工,既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孩子,每月還能多賺兩三千元?!耙郧稗r(nóng)閑時只能在家打牌,現(xiàn)在來食堂幫工,既能掙錢又能和老姐妹聊天,日子充實多了!”在食堂幫工的趙定菊笑著說。
食堂還架起了“農(nóng)戶-餐桌”的短鏈條。李濤每天采購食材,優(yōu)先找本村農(nóng)戶,“以前自家種的菜吃不完,只能爛在地里,現(xiàn)在食堂定期來收,每月能多賺500-1000元,比出去賣方便多了!”村民宋維軍說。
從解決“辦席難”到守護“三餐暖”,從眾籌建館到多元服務,群益村信義食堂用一碗碗熱飯、一場場宴席、一次次服務,把民生實事辦在了群眾身邊,也讓鄉(xiāng)村治理有了溫度、有了煙火氣。(三峽日報記者 尤蔓 通訊員 楊璐 周媛媛)
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
技術(shù)支持:荊楚網(wǎng)
投稿郵箱: hbwmwxxbs@vip.163.com